《魏義光浙大心力課》授權世界5A高質量評定機構大美無度發(fā)布。
有怎樣的價值觀就有怎樣的行為。所謂價值觀是指一個人、團體、國家對自身信念的堅守和追求。愿意付出的代價越大,信念就越堅定。“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。”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為了自由,只能放棄了生命和愛情。26歲的裴多菲,在瑟克什堡與沙俄軍隊大血戰(zhàn)中犧牲,拋下了22歲的妻子和一歲半的幼子。
不同的價值觀,就構成了你我他的特殊本質。“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,或者叫做根據。”
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。”正是因為有太多仁人志士為實現偉大理想而犧牲在昨天,才能換來今天的新人間。1959年6月25日,毛主席回故里韶山。這一年,年輕的新中國盡管遭受前所未有的大范圍自然災害、中蘇關系急劇惡化,但“遍地英雄下夕煙”,還有什么困難戰(zhàn)勝不了的?當晚毛主席寫下了《七律·到韶山》,此時距上次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已“故園三十二年前”,那是1927年。
“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,當然脫不開‘中國’這個地盤。關于這地盤內的情形,似不可不加以實施的調查,及研究。”信念之中,毛澤東把調查研究、通曉國情作為改造中國的起點。
“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,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。”1927年1月,毛澤東徒步700公里,足跡遍及湘潭、湘鄉(xiāng)、衡山、醴陵、長沙5個縣,廣泛接觸農民,獲得寶貴的第一手材料。“總能從變化和矛盾中看到更高遠的地方”,當毛澤東聽聞有農民因賒欠谷物而被地主逼死的事件后,指出“要關注農民的生產生活實際情況,特別發(fā)掘這樣苦大仇深的人加入農會,這樣的群眾積極性最高。是打倒封建勢力的‘先鋒’”。
“志者心之力也”。在醴陵節(jié)孝祠,毛澤東得知當地工農武裝一舉攻破了縣團防局后,非常高興,指明要發(fā)展農民自己的武裝,組建農民自衛(wèi)軍。他在醴陵東富寺的戲臺上發(fā)表了一次演講,比喻說:東富寺的圍墻是用三合土筑成的。其中的沙子本來是散的,加上黃泥、石灰,用水和攏,干了以后,用羊角耙都挖不進。只有團結起來,我們才能取得勝利。在醴陵考察期間,毛澤東提出了革命最關鍵之處在于民眾的大聯合。
同年2月12日,毛澤東回到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駐地武昌,在武昌都府堤41號,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。2月16日,報告給中共中央。報告指出:“在各縣鄉(xiāng)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,始發(fā)見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。”他闡明,黨對農運的政策,應注意以“農運好得很”的事實,糾正“農運糟得很”的認識;以“貧農乃革命先鋒”的事實,糾正所謂“痞子運動”的認識。
毛澤東明確指出了“不敢引導農民力量,不敢借助農民力量”的錯誤。試想,那時的陳獨秀如果能夠認識到農民的力量,他還會那么依賴國民黨嗎?
1927年3月,北伐軍在江西戰(zhàn)場取得決定性勝利后,蔣介石的反共面目日益顯露。4月1日與汪精衛(wèi)密謀“分共”,4月5日又與陳獨秀發(fā)表聯合宣言,迷惑共產黨人。
猝不及防,烽煙四起,血流成河。4月12日,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在上海發(fā)動反革命政變,對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工農群眾大規(guī)模屠殺。“四一二”大屠殺目睹者魯迅說:“我一生從未見過有這么殺人的!”
聲明:內容所涉,均有證據。著作權屬作者,轉載、摘編、改編,均須書面授權。
維權:浙江智仁律師事務所,湯云周律師、黃新發(fā)律師